为引导同学们走出课堂、亲近自然,直观感受深秋植物的独特魅力,提升植物辨识能力,10月10日,科研创新发展中心冯慧敏副主任带领生态环境学院2024级高本贯通班学生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深秋校园科普之旅。大家在自然中解锁植物奥秘,邂逅季节限定的美好。
活动中,冯老师以校园树木为核心,开启“秋日识木”特色课堂。秋阳下,挺拔的樟子松更显苍劲,翠绿的云杉则为渐浓秋色添了一抹清新。同学们循着植物特征细心观察:通过“四条明显木栓翅”这一关键标识,区分大果榆与其他榆树品种;通过对比叶片、果实形态,辨别紫丁香与红丁香的差异;从枝条形态与树冠生长趋势中,分清光叶山楂与花楸;还细致比对旱柳与粉枝柳的枝条颜色、芽体形态,捕捉细微不同。茶条槭的秋日红韵格外吸睛,成为校园秋景里最亮眼的一笔;东北山梅花、小檗、桃叶卫矛、蒙古栎等数十种树木也逐一走进同学们的视野,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植物形态在不同季节的丰富多样。
除了“赏秋”,“品秋”环节更带来满满惊喜。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山刺玫、光叶山楂、沙棘、稠李、山丁子等的果实外观,并品尝其滋味——褪去青涩时的苦涩,深秋的野果满是层次各异的清甜,让味蕾也收获了秋日的馈赠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部分金露梅枝条上,竟还绽放着鲜艳的黄色小花,在深秋时节迸发独特生机,让同学们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。
活动尾声,望着眼前的秋日景致,同学们纷纷对春天满怀期待,盼着再次见证这些树木抽芽、开花的生命蜕变,也让这场深秋科普的美好记忆,自然延伸到下一个四季轮回里。